温人大〔2024〕19号
市人民政府: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市卫健局局长郭永波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公立医院学科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2016年以来,市政府以六个学科群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但也存在顶层推动举措有待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力、建设环境支撑有待夯实、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顶层推动,一盘棋全域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一是一个目标凝共识。要积极对标瑞安、东阳等市,科学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坚持学科和专科建设双轮驱动,通过5-10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学科整体水平达到台州市内领先、省内一流。二是三个导向优布局。要秉持一盘棋理念,对现有公立医院学科开展精准画像、优化整合,避免无序竞争。要注重需求导向、品牌导向和趋势导向,根据市域群众疾病谱、异地就医情况等现状,研究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全面构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要完善疾病谱监测体系建设,适时优化调整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三是多方协力抓推进。要建立健全市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强化政府主导,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等职能。科技、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要提高站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积极推进全市从医环境重塑,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支持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主体能动,一条心全力培育高水平学科体系。一是在浓厚学术氛围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将学科建设置于医院发展核心战略地位,强化要素保障,多维度推进科研工作。积极实施学科声誉提振行动,打响“医在温岭”品牌。重视打造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文化和积极进取的学科团队文化。二是在提升诊疗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发挥学科群优势,以牵头学科为核心,整合各学科资源优势,推进专病专科症疗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深入探索外科微创化、内科医技化、医技介入化、诊治一体化,提升呼吸、心血管、肿瘤等学科综合能力建设。三是在加强精细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对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方面的过程监测评价,促进医院提质控费,提升学科建设竞争力。要向重点学科倾斜,鼓励医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项目。要深化内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严控行政后勤人员数量和费用支出,实现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四是在改进就医体验上下功夫。落实落细省改善就医体验主题活动,改进门诊服务流程,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理念,优化住院管理服务,形成以服务带动口碑、口碑带动增量、增量提升技术的良性循环。 (三)深化上下联动,一体化全线提升共同体合作水平。一是提升对外办医合作效度。深入实施接轨沪杭工程,不断深化与瑞金、龙华、邵逸夫、温医大等长三角名院名校名科的合作,进一步细化合作协议指标体系,切实增强对外合作的实效性和合作学科的持久性。健全学术交流机制,每年定期召开高端论坛或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和温岭籍在外专家分享学科前沿技术。二是提升向下指导帮扶力度。要将市级医院学科能力建设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基层卫生院在老年病、慢性病、中医理疗等方面诊疗水平,加快形成卫生院“一院一品”发展格局。要完善下沉人才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精准帮扶到位。三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进度。要强化数字赋能,重视急救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查化验等健康大数据集成共享。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病情数据市域在线共享,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等,建立不轻易外转目录,最大程度留住市域病人,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病例样本。 (四)优化改革驱动,一揽子全面保障可持续发展需求。一是加大管理机制创新力度。健全一把手考核机制,将学科建设纳入对书记、院长年度考核。试点建立公立医院班子联系学科机制,并纳入绩效考核。选优配强学科带头人,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多的自主权和资源支配权,建立任期业绩晾晒机制和能上能下机制。同时,加大学科带头人作为医院班子后备人才的培育力度。二是加大人才育引改革力度。要制定出台卫生人才新政,提高本土博士生培养经费资助标准和人才引进奖补力度。同时,在领军型人才引育手续办理、人员编制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要紧绕危急重症等关键学科和重点学科关键性技术突破,建立重点学科本土带头人和后备人才成长梯队攀登计划,实施走出国门培育工程;紧盯心外、胸外等学科高层次人才,加大医学团队引进力度,极力打通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堵点;紧抓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和窗口期,招引更多双一流大学医学类毕业生回温就业。要适度扩大重点学科人才自主招聘范围,提早启动招聘程序,便于医院拼抢人才。要深化名医工作室建设和青蓝结对工程。三是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学科建设补偿机制,从医保基金总额预算预留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特殊病种治疗补偿,激励医院加强相关学科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对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纳入DRGs结算体系。合理调整外出就医报销比例,着力减少多发病、常见病外出就医行为。优化完善学科经费管理办法,切实提升学科经费使用绩效和弹性。提高对高精尖设备购置补助力度,大力支持台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和大数据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建设。四是加大学科资源整合力度。集中资源全力支持市一医骨科、市中医院肛肠科等优势学科向高攀登;重点抓好危急重症、心血管、脑血管、呼吸内科等群众需求迫切的学(专)科建设;探索建立“云放疗”平台,推进市域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加强感染病学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市域急症急救三大中心标准化建设。依托市一医科教大楼,谋划建设全市共建共享的高端科研平台,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适时优化全市产科资源,逐步整合市一医除外的产科设置。 附件:建议市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清单 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2024年6月24日 附件: 建议市政府研究解决的问题清单 1.规划布局方面。全市缺乏差异化发展规划,建议对现有公立医院学科开展精准画像、整合优化,根据市域群众疾病谱、死亡率居前病种、异地就医情况等现状,研究制定新一轮学科建设规划。完善疾病谱监测体系建设,适时优化调整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2.合力推动方面。2016年以来出台的学科建设相关政策达成度还不够,包括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建议建立健全市级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等职能,增强卫健部门力量配置,提升专业引领能力。科技、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要围绕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招引进修、医疗设备补助、医保政策优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多措并举推进全市从医环境重塑,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3.人才引育方面。目前全市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仅6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依旧空白,在台州市各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委一职的只有8人。同时,自主招聘政策不够灵活,学科团队中坚骨干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特别是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普遍不够,人才外流现象突出。建议制定出台卫生人才新政,高度重视本土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成长梯队培育工作,提高本土博士生培养经费资助标准和人才引进奖补力度,积极鼓励在职学历提升。在领军型人才引育手续办理、人员编制、家属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名医工作室建设和青蓝结对工程。适度扩大重点学科人才自主招聘范围,提早启动招聘程序。 4.学科经费方面。各公立医院学科经费使用绩效普遍不佳,存在利用率低、使用方向不合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学科管理办法,尤其要在学科经费使用上求突破。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中西医和不同学科经费使用的差异性,改变一刀切做法,切实提升学科经费使用绩效和弹性。 5.学科水平方面。2019-2022年,我市的台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没有一个列入支柱学科;2022-2023年6个重点学科群病例市外转诊率中有3个处于上升。建议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各学科资源优势,推进专病专科症疗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深入探索外科微创化、内科医技化、医技介入化、诊治一体化。全力支持市一医骨科、市中医院肛肠科等优势学科向高攀登;重点抓好危急重症、心血管、脑血管、呼吸内科等群众需求迫切的学(专)科建设;探索建立“云放疗”平台,推进市域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加强感染病学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市域急症急救三大中心标准化建设。 6.科研氛围方面。全市高层级科研立项不多,科研项目成果不够凸显,缺乏省级以上成果,部分医务人员对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动性不高。建议将学科建设置于医院发展核心战略地位,大抓平台建设、力抓科研项目,探索实施科研训练营计划,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相关制度,多维度推进科研工作。依托市一医科教大楼,积极谋划建设全市共建共享的高端科研平台。重视学术生态文化打造,积极实施学科声誉提振行动。 7.政策支持方面。考评指标、绩效薪酬、补偿机制等政策体系不够完备、不够科学,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较为笼统,缺乏针对性。医保支付方式严重影响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展。建议将学科建设纳入对书记、院长年度考核,试点建立公立医院班子联系学科机制,赋予学科带头人更多的自主权和资源支配权,加大从学科带头人中选拔医院班子力度。探索建立学科建设补偿机制,激励医院加强相关学科建设。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争取医保政策支持等途径,鼓励医院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对大型设备、高精尖设备等购置补助力度。深化薪酬绩效体系改革。 8.对外合作方面。学科发展存在过于依赖合作医院现象,导致相关学科发展稳定性不够。此外,推行沪杭专家来温定期坐诊,在方便部分群众家门口看病的同时,也陆续带走了不少病患资源。建议要注重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细化合作协议指标体系,精心优选来温专家,切实增强对外合作的实效性和合作学科的持久性。健全学术交流机制,依托合作医院,每年定期召开高端论坛或学术会议,分享学科前沿技术。
|